毒品来源证据不足的毒品犯罪案件的处理

【裁判要旨】

虽有下家指认,但综合证据未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有罪判决标准的毒品交易上家,依法不能认定。对这类毒品犯罪案件,要注意对审判中发现的取证、举证不足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将司法建议反馈给侦查、检察机关,促进毒品犯罪案件取证、举证水平的提高。同时要注意了解事实关联案件的处理情况,避免就同一事实作出矛盾认定。

案号一审:(2013)二中刑初字第108号二审:(2014)津高刑一终字第38号复核:(2014)刑五复50035047号

【案情】

 公诉机关: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被告人:刘依善、施修更、厚金花。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刘依善与厚金花2011年在福建省福州市因吸毒相识,刘依善得知厚金花在天津市有毒品的销售渠道,提议共同到该市贩卖毒品牟利。二人商定由刘依善购买甲基苯丙胺(冰毒),厚金花负责打开销路。厚金花随即告知在天津市的张彩燕(另案处理)等人其有甲基苯丙胺出售。2012年11月下旬,厚金花、刘依善先后到达天津市并入住滨海新区塘沽宾岛商务酒店518室。其间,刘依善的女友颜晓琴亦来到天津并租住在塘沽时代大厦2823室。据刘依善供称,施修更与喻某(另案处理)于2012年12月7日到塘沽后,两次共卖给其甲基苯丙胺2900克。同年12月8日1时许,厚金花向吸毒人员郭玮琦出售甲基苯丙胺50克,获毒资15000元。同日,刘依善、厚金花向张彩燕出售甲基苯丙胺30克,获毒资9000元。当晚,刘依善又向张彩燕出售甲基苯丙胺50克,张彩燕于次日支付毒资14000元。同月11日零时许,刘依善在时代大厦附近再次向张彩燕出售甲基苯丙胺100克,后在塘沽浩发快捷酒店门口等待收取毒资时被抓获。同日,公安机关在宾岛商务酒店518室将厚金花抓获,当场查获甲基苯丙胺晶体、片剂、液体共12.03克;在时代大厦2823室查获刘依善藏匿的甲基苯丙胺晶体、片剂共2512.06克。

2013年1月15日,被告人施修更与雷正全(另案处理)在福州市鼓楼区铭豪酒店722房间吸食毒品后离开。当日,公安机关先后将雷正全、施修更抓获,从施修更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及所驾驶的汽车内查获甲基苯丙胺113.90克、麻黄碱4.31克。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刘依善、施修更、厚金花均构成贩卖毒品罪。

【审判】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刘依善、厚金花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贩卖毒品,其行为均已构成贩卖毒品罪。被告人施修更违反国家有关毒品的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毒品,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公诉机关对施修更犯贩卖毒品罪的指控,虽然有刘依善的供述证明施修更和喻某暗示其贩卖毒品并向其提供毒品,事后又催要毒资,但该事实仅有刘依善的供述,无其他证据佐证,故公诉机关指控施修更犯贩卖毒品罪证据不足,不予支持。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之规定,认定被告人刘依善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厚金花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4万元;被告人施修更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4万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施修更提出上诉。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将被告人刘依善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裁定核准天津市髙级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刘依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

【评析】

本案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对于毒品交易上家的认定需要怎样的证据规格;在处理事实关联的上下游毒品犯罪案件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毒品犯罪较其他犯罪类型相比有其显著的特殊性。毒品犯罪案件一般没有被害人,没有通常意义上的犯罪现场,客观性证据留存较少,一对一的毒品交接方式较为常见,少有现场目击证人,且犯罪手段日趋隐蔽化、多样化。区别于一般犯罪案件先发生犯罪事实后报案的案件来源方式,毒品犯罪案件一般仅先有犯罪线索,取证难度大,决定了此类案件的侦查工作相较于一般犯罪存在更大难度。例如,在贩卖毒品案件中,上家经常比下家更隐蔽。因毒品交接后,如在下家处查扣毒品实物,对于上家的贩卖行为如无充分证据,不易认定。从抓捕工作方面看,除了警方控制下交付的情况,对毒品上下家一并抓获较为方便,对于已经实施完毕的毒品交易行为,抓获了下家未必就能抓到上家。如果上家身在异地,侦查工作又主要围绕下家展开,就很可能导致案件出现仅能认定下家而无法认定上家的局面。即使在所谓上家也到案的案件中,也很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认定上家贩卖毒品的事实。对这类毒品犯罪案件,既要注意事实认定上的细致审查、严格把关,也要注意调查研究,为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供司法建议,进一步增加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本案就是这种情况。以下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根据现有证据,难以准确认定被告人刘依善的毒品来源

关于本案中被告人刘依善所贩卖毒品的来源,有一定的证据显示系来自同案被告人施修更和另案处理的喻某。主要体现在:其一,刘依善始终稳定供述其毒品来源于施修更和喻某。刘依善供述的要点包括:1.其与老乡喻某因吸食冰毒结识,喻某2007年左右开始贩毒,2012年其经喻某介绍认识了施修更。2.2012年,其与厚金花商定到天津贩毒,喻某和施修更即答应提供毒品。同年11月,其到天津后,施修更赠送其几十克冰毒,厚金花将该毒品送人。3.2012年12月7日,喻某、施修更和另一男子驾驶一辆奥迪车从福建将冰毒送到天津,先后入住万丽泰达酒店、喜来登酒店,12月9日离开。喻某和施修更于12月7日给其900克冰毒,8日再给其2000克冰毒。该情节与其于8日1时开始向外出售冰毒的时间点吻合。刘依善称其接收毒品后先付款17.9万元,其中部分是现金,部分是按照施、喻二人提供的银行卡汇款,但银行卡并非施、喻二人的名字,余款准备在售出冰毒后再付。4.喻某、施修更在天津期间,因欲监督其出售毒品的情况,曾提出要看看剩余的冰毒,刘依善为此在12月9日让女友颜晓琴在所租住的时代大厦6楼又租了一个房间,并让颜晓琴将装有冰毒的纸盒拿到该房间,10日又让颜晓琴把6楼房间退了,其不清楚喻某、施修更是否到该房间查看。其二,被告人厚金花证实,她之前即认识喻某、施修更,二人是2012年12月8日从福州开车到天津,其买了零食和水送到酒店,后其在与刘依善所住的酒店看到刘依善的黑色挎包里有两大袋冰毒。其三,证人颜晓琴证实,12月9日刘依善让其把东西挪到其租的602房间,10日刘依善说他朋友不来了,她又把东西拿回来,印证了刘依善的相关供述。其四,施修更、喻某到案后,均承认曾到过天津与刘依善、厚金花见面。其五,施修更2010年因犯窝藏毒品罪被判刑,刘依善被抓获后,施修更于2013年1月15日在外地被抓获,公安人员当场查获甲基苯丙胺113.9克,说明施修更确系涉毒人员。

综合上述情况,被告人刘依善的毒品来源于施修更、喻某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施修更、喻某到案后均否认曾向刘依善出售毒品。施修更对指控其犯有非法持有毒品罪无异议,但否认其犯有贩卖毒品罪,辩称对刘依善和喻某交易什么不清楚,也未收到刘依善支付的毒资。喻某于2013年11月21日在福州市被抓获,辩称不知道自己为何被上网追逃,其与施修更是朋友,与刘依善是老乡,也认识厚金花,2012年11月其和施修更去天津塘沽旅游,见到了刘依善,但没有向刘依善贩卖毒品。可见,根据本案现有证据可以认定施修更、喻某到过天津并与刘依善见面,且结合刘依善的供述等证据,刘依善的毒品来源于施、喻的可能性较大,但双方交易毒品的事实仅有刘依善的供述证实,厚金花亦供称不知道刘依善毒品的确切来源,故认定施修更、喻某向刘依善贩卖毒品的证据没有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有罪判决标准,依法不能认定。

同理,有的毒品案件中,对于毒品下家的认定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已查证属实的证据能够证实被告人大量买进毒品,但是被告人通常辩称买进毒品系为了吸食,否认将毒品向外出售。侦查机关调取到毒品买家的证言,分别指证系同一被告人出售毒品。但是,单个买家对于单起毒品交易的证实,如若没有其他有力证据佐证,而卖家又矢口否认,则孤证不足以定案。但如果有多名买家证实被告人贩卖毒品的行为,虽然对于每一^起单独交易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但对于被告人出售毒品的行为因有多人证实,可相互印证,则可视情对被告人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予以笼统认定,在文书中可表为“被告人将毒品出售给他人”或者“被告人以贩卖为目的购进毒品”。

二、审理事实关联的上下游毒品犯罪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审判机关的职责是审查、裁判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符合定案要求的应当依法定罪处刑,但对于达不到法定证明标准的,则不能作出有罪判决。工作中对于类似本案的情况,至少要注意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对审判中发现的取证、举证不足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并以司法建议等适当形式反馈给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不断促进毒品案件取证、举证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在法治框架内既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又能有效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目标。其中,侦查取证环节是确保刑事案件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做细做实,尤其是某些证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不及时调取、核实、固定,事后很难予以补正。通过反馈审判环节发现的问题,促使侦查机关明确定罪证据规格和案件审判标准,侦查工作始终围绕审判程序的要求进行,确保侦查环节的办案标准符合案件审判的定案标准,从而从源头上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案件“带病”进入审判环节,导致最终无法认定犯罪。

如上所述,本案有一定证据指向喻某、施修更有向刘依善贩卖毒品的可能性,从在案证据特别是刘依善的供述分析,本案实际上本有进一步侦查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刘依善到天津之后,其与喻某、施修更主要通过电话联络,刘称二人离开天津后还频繁给其打电话催要毒资。卷宗材料也显示,在抓获刘依善和厚金花的当天,公安机关依法扣押了二人的各两部手机。而刘依善首次供述即交代了毒品交易及其毒品上家的情况,侦查机关本有条件第一时间查询双方的通话记录,以固定上家身份的相关证据。2.刘依善供述其曾给上家汇款,这是毒品犯罪中证实双方毒品交易、毒资交付最为直接、有效的客观性证据,通常能够佐证下家供述内容的真实性,但侦查机关没有及时收集银行卡的汇款记录等证据。3.刘依善供述曾经在时代大厦6楼租房间,以备上家查验销售毒品情况,公安机关也曾出具情况说明,称时代大厦是警方掌握的贩毒多发地,在确定刘依善藏匿毒品处所时,曾查看时代大厦各楼层录像,但对于喻某、施修更等人是否曾到602房间一节没有作出说明,不清楚是二人未曾到过该房间,还是未就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4.刘依善供述中提到喻某、施修更来天津时还有另一男子,但侦查机关没有就此问题开展工作。上述问题待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已难以补查补正,由此导致难以准确认定刘依善所贩卖毒品的来源,造成可能对严重毒品犯罪行为予以放纵。除此之外,本案可能的毒品上家均系外地人,本地公安机关出于管辖等问题对外地犯罪嫌疑人的侦查工作障碍更多。对于这类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异地公安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

 二是审判环节的工作方法问题。对于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毒品上家的,在认定案件事实时一般可以模糊表述被告人所贩卖毒品的来源,确有必要写明的,可以采取“据被告人供述……”的方式。例如,本案一审判决书在事实认定部分,写明“据刘依善供称,施修更与喻某于2012年12月7日到本市塘沽后,两次共给其冰毒2900克”,二审裁定对毒品来源则未予明确表述。这两种写法都有各自道理。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毒品犯罪案件的上下家因到案时间有先后,并不在同一案件中审理,如果先审理的案件进入二审阶段,而后到案的上家或者下家刚进入一审阶段,则对两个案件审理时都要注意了解关联案件的处理情况,以便全面、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有的案件在一审审理,阶段时,相关联案件可能处于侦查、起诉阶段,那么该案件进入二审阶段后,仍要持续对相关联案件的进展进行了解。如果明确认定本案被告人的毒品来源于另案被告人,而审理另案被告人的法院因证据问题又不认定此人曾实施该贩毒行为,则会造成两案判决结果在事实认定上的矛盾。这是工作中要尽量避免的情况。

【作者简介】赵丹,单位为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如何防止青少年毒品犯罪?

如何防止青少年毒品犯罪?

目前我国毒品犯罪形势越来越严重,严重的毒品犯罪对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尤其严重的是,青少年毒品犯罪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使我国现行的毒品犯罪问题急剧恶化。青少年吸食毒品,毒品进入机体后作用于大脑神经,会产生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乱,暴力倾向等,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且毒品价格不低,做为青少年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一旦吸食毒品上瘾,则将会迫使青少年为寻求毒品不顾一切的做出一些违反自己意识的犯罪行为。造成后果对于一个家庭乃至社会都是非常严重的。

而针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规避,防范?也是社会和家庭所渴求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现象和诱发背景一步一步的分析讨论,从而得到一个相对较完善的防止办法。

一,毒品形势的快速蔓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使得青少年较易获取毒品。

随着国门的打开,国际国内的的文化相互冲击融合,而国外各种形式的犯罪集团也不断的向国内渗透甚至产生影响。所以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的水平却不断下降,从而开始追求以吸毒的方式来寻找精神上的快感。而庞大的吸毒人员为青少年毒品犯罪提供了市场空间。互联网、邮政等科技手段、交通物流方式的发展,使青少年较较易获取毒品;在加上毒品犯罪几个比较集中的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使青少年对毒品的消费需求变得很大。

以广东省为例,青少年吸食毒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吸毒人员低龄化情况不容乐观,全省在册35岁以下吸毒人员达36.8万人,近三年新发现吸毒人员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青少年。。据统计,2014-2016年,全省已查处14岁(含)以下低龄吸毒人员512人,其中,2015年的210人为近3年最高,到2016年已降至123人,降幅达41%。并且,在校学生涉毒情况也时有发生,2013-2015年,全省累计发现有吸毒行为在校学生575人。

 

二、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原因,容易被陷入毒品犯罪的道路

1,青少年对毒品和毒品犯罪的认识不足

由于青少年心理尚不成熟,头脑也比较简单,而且正处于青春期,叛逆、躁动、要强都让青少年对与接触毒品缺乏理性的思考。在加上对毒品知识的严重缺乏,很容易发生盲目吸毒然后走上毒品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对于毒品的无知主要还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毒品概念,特征,种类,作用功能等方面的缺乏,甚至完全不知道。二是对吸食毒品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家庭危机以及对吸食毒品可能会造成个人的身心健康受损的危害不熟悉,懵懂无知。三则是对毒品问题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规缺少了解,没有一种法律认知,缺乏法治思想。所以正是缺少这些毒品认识,有的青少年往往就会把毒品归类于香烟之类的,与其混为一谈,认为随时可吸,随时可戒,且为了吸食毒品任由犯罪分子教唆,被利用,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2,青少年的好奇心驱使和盲目交友

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未完全形成,对一切未知事物有拥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知欲望。但是一味的猎奇心理,抱着“试一试”的目的去解除毒品,也会使青少年走上吸毒的不归路。

而在人际交往中,青少年缺乏辨认能力,因交友而误入吸毒歧途的不占少数。青少年在交上坏朋友后相互教唆传播,互相感染,很容易同流合污形成毒品犯罪团伙。曾有一位青少年吸毒者直言不讳的说自己吸毒的原因就是为了成为群体的一员,所以有些青少年为了与他所在的群体保持一致,或对群体中某一个成员盲目崇拜,也会模仿其思想和行为,包括吸毒和毒品犯罪。

 

三、家庭原因是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青少年行为失当与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有关,据相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的青少年涉足毒品犯罪之前都生活在父母健在,感情良好的家庭环境之中。而单亲家庭或矛盾家庭则更容易会使青少年触碰毒品犯罪。而青少年涉嫌毒品犯罪的家庭往往但有几个共同特征:

1,有的家庭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更趋向于花钱购买教育。但却不知道如何在孩子成长期储备和强化内在修养的能量,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是非观念,领悟力和平衡力。而且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所以通常给以孩子更多的零花钱以平衡内心的歉疚感。从而养成了青少年的娱乐高消费习惯,助长青少年的不良个性,成为毒品犯罪分子的引诱目标。

2,有的家庭父母由于经济窘迫为生活忙碌,缺乏对孩子管教,一旦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品行不端则采用处罚式的管教,对孩子非打即骂,更有家庭父母已有犯罪记录,长期在社会上混,品行不良,家庭价值观混乱,更使得青少年耳濡目染,染上毒品,走上犯罪道路。

3,有的家庭教育方式要么太唠叨,要么太溺爱,要么就是放任,这样对青少年会产生厌烦、阳奉阴违,对抗的叛逆思想,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往往与子女的关系就非常僵化,再加上疏于管教和监督,往往会使青少年跌入社会陷阱。

 

四、学校教育模式的欠妥和有关部门对毒品犯罪的治理力度不够

有些学校盲目的最求升学率,以导致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为了完成教学指标,有些老师只是不断的加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负担,而很少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而在现在的教育制度则不止要求学校对知识的教育和灌输,更包括了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总而言之,毒品犯罪的源头不在学校,但是如果教育的基本功能不能实现和正常化,学校发挥不了监管作用,反而会使青少年学生形成反社会人格,所以决不能排除学校教育和毒品犯罪的相关性。

其次,毒品犯罪是由许多单个犯罪行为所构成的一连续的犯罪运动。从毒品原植物的种植到毒品的制作,运输,贩卖等,都需要各个部门的严加查处,但现行的毒品状况却是公安机关基本全部包揽责任。而海关,交通,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参与禁毒的积极性相对来不高。由于防控措施不够,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从而造成青少年毒品犯罪愈演愈烈,

所以根据以上所列出的青少年毒品犯罪的诱因问题,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更要采取有效的协调一致的治理措施。

社会和政府应该首当其责。

加强重点地区和对重点人群的管理,社会应加大力度抑制或消除当今的一些环境诱因,同时要对青少年中的特定“高危人群“加强采取教育,帮助矫治等防治措施。加强社会文化管理建设,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新媒体的传播,不断地向社会公众传递反毒防毒的信息,大力宣传禁毒广告。国家立法机关应不断完善禁毒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机关应严惩毒品犯罪分子,在对传统毒品犯罪打击的同时,也要以最大的力度打击新型毒品的犯罪,对于有不良记录的娱乐场所,歌厅,网吧要加大其整治力度。强化缉毒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毒品。

家庭对与青少年来说是防范毒品犯罪的关键点,家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家庭要发挥自己的优点优势,开展对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防反毒品对自己孩子的侵害,应当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帮助孩子低于外界的不良影响和诱惑。其次家长应该对毒品和毒品犯罪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针对孩子作出有理论性的教育,还有就是应该多抽时间去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对毒品知识和毒品犯罪危害性的认识程度,并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远离毒品的危害

家长应注意孩子所交的朋友,因为青少年在交友中往往缺少辨认是非的能力,所以家长要时刻教育孩子不与行为不轨的人来往,一旦发现孩子与不良少年来往的,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和阻扰,防止他们应负面影响而意志消沉,堕落。家长更不能碍于面子问题为孩子所谓的前途着想而掩盖孩子吸毒的事实,这样反而会延误孩子戒毒的时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学校是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教育防线,所以学校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反毒品教育,还要加大对青少年的生活技能教育,一旦学生有了人生追求和生活技能,在学校能够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那么精神世界就不过空虚,沾染毒品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少,同时学校也行该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派出所的联动机制,如发现学生吸毒或青少年毒品犯罪,应及时报知公安机关,然后结合违法犯罪的实际情况,协商具体对策,对其进行辅导。

由此,防范青少年毒品犯罪是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在四方各尽其职的同时能共同致力于青少年毒品犯罪问题的打击防治和预防,防治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工作就会有良好的成效。

 

对以非常规式存在的毒品应该如何认定?

对以非常规式存在的毒品应该如何认定?

众所周知,毒品犯罪作为侵犯社会有机体的公共健康的严重犯罪,历来为刑事司法机关所严厉打击。近年来,毒品案件呈高发态势,毒品犯罪出现不少新类型,犯罪手段愈加复杂化,毒品犯罪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罪名,加之犯罪类型和手段的不断翻新,这些给毒品案件的办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关于对以非常规式存在的毒品应该如何认定的问题,有刑法规定,“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也就是说,毒品的纯度不考虑在量刑的范围之内,因为毒品是以数量单位克来计算。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新型毒品不断出现,有些毒品的种类、成分、形式非常复杂,如果不作含量鉴定,很难确定其危害社会的程度。尤其是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有证据表明毒品可能大量掺假,或者是多种成分的混合型毒品的案件,应该作毒品的成分和含量鉴定,以确保定案证据的确实充分和死刑适用的准确。对于经鉴定毒品含量极少,或者因某种原因不能鉴定,存疑无法排除的,对被告人不应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毒品的种类繁多,每种毒品都有通常存在的形式,比如海洛因通常是以压成块状的白色粉末状存在,也有部分案件直接以粉末状出现。还有就是摇头丸,摇头丸是犯罪分子非法加工的含有二亚甲级双氧安非他明(MDA)、替苯丙胺(MDMA)或其他毒品成分的药丸,是一种混合式毒品,摇头丸所含的成分不同,成瘾性和对人体的危害性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对其成分、含量作出鉴定,以确定其社会危害性。所以个别时候某类毒品会以较为特殊的形式出现,致使它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会对量刑产生影响。因此,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尤其是在审理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毒品犯罪案件时,要特别注意此种情况。

案例参考:最高法公布刑事指导案例第430号

王某贩卖毒品案

一、基本案情
市检察院以王某犯贩卖毒品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一审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2002年和2003年春节期间,被告人王某先后两次卖给张某(同案被告人,已判刑)“杜冷丁”针剂共计3000支,重300克。2003年11月末,被告人王某应张某要求,欲再购买2000支“杜冷丁’’针剂。同年12月5日,王某到某市购买了“海洛因”针剂8150支,摇头丸2777粒。次日15时许,王某在途经省高速公路某收费站时,被公安人员查获。经鉴定,王某共携带海洛因针剂8150支,重815克,摇头丸2777粒,重833.1克。
一审法院认为,王某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收买、贩卖,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被告人王某贩卖海洛因针剂8150支,计815克,摇头丸2777粒,计833.1克,贩卖杜冷丁针剂3000支,计300克,属贩卖毒品数量大,应予严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于2004年9月28日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王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一审宣判后,王某不服,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其不知是毒品。其辩护人辩称,一审判决认定王某犯贩卖毒品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量刑重。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王某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收买、贩卖,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王某贩卖毒品数量大,经鉴定,每支“海洛因”针剂(100毫克)中海洛因含量为9.19毫克,2777粒摇头丸中MDA含量为33.79%,对其依法应予惩罚。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法院依法将此案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王某贩卖海洛因、杜冷丁、摇头丸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贩卖毒品数量大,应依法惩处。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但鉴于王某检举他人重大犯罪已查证属实等情节,依法应予从轻处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9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三)项、《刑法》第347条第二款第(一)项、第57条第一款的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1.撤销二审法院刑事裁定和一审法院刑事判决中对被告人王某的量刑部分;
2.被告人王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对于毒品犯罪中有特情引诱介入因素的案件该如何处理?

对于毒品犯罪中有特情引诱介入因素的案件该如何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许多刑事案件中毒品犯罪的形式也不断在变化。毒品犯罪的高智商反侦察手段也让司法机关查处起来麻烦许多。传统的侦查模式反而收效甚微,因此国家就允许侦查机关用一些特殊的侦查手段去打击惩处毒品犯罪。如特情引诱等秘密的侦查措施。而特请引诱犯罪问题又是刑事律师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中经常遇到且非常重要的问题。

特情引诱包括“犯意引诱”和“数量引诱”,“犯意引诱”是指行为人本没有实施毒品犯罪的主观意图,而是在特情诱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进而实施毒品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本身没有犯罪的意思表示,但在引诱者的强烈引诱下犯意,为实现引诱者的最终目的“毒品犯罪”,从而作出犯罪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刑法理论上行为人受犯意引诱而实施的毒品犯罪,其主观恶性相对较轻,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法应予以从轻处罚。

而“数量引诱”是指行为人本来只有实施数量较小的毒品犯罪的故意,在特情引诱下实施了数量较大甚至达到可判处死刑数量的毒品犯罪。这种普遍用于侦查毒品犯罪时,例如行为人原本只想实施数量较小的毒品犯罪行为,由于特情给予特殊原因故意加大交易数量,进而抓获和捣毁毒品犯罪组织。考虑到特情引诱因素放大了行为人的罪行后果,由行为人承担全部法律后果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因此,应当依法从轻处罚,即使毒品数量超过时机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一般也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司法实践中,特情引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法律没有对特情引诱程序方法手段和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使得侦查机关的特情行为很难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很可能会被随意使用,有的甚至严重违背刑事立法目的,人为地“制造犯罪”,还有可能利用特情手段使得真正的罪犯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等,从而使司法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质疑;另一方面,在司法审判中,侦查机关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很可能会刻意回避其使用了特情手段,从而导致法院在定罪量刑时无法掌握案件的全部真实信息,容易出现审理不公、量刑不均衡等严重问题问题,甚至会出现冤假错案。这使得对该问题的辩护变得困难重重。

所以广东尚律律师事务所谢素光律师提示,在处理特请引诱犯罪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提前核实
不要等到法庭辩论的时候,才提出特情引诱犯罪的问题。如果辩护人介入毒品犯罪案件较早,可在审查起诉阶段或者开庭之前,就向办案机关书面提出要求核实是否存在特情引诱问题的申请。一来可以让办案机关重视这个问题,二来可以让办案机关有充分的时间去调查核实。笔者曾经在一个毒品犯罪案件中,先后向检察机关及法院提出调取证据核实特情引诱问题的申请,得到办案机关的重视,最后成功获得从轻处罚。

(二)积极取证
虽然检察机关有提交被告人罪轻或无罪的证据,但是作为辩护人,当然不能放弃取证的权利。如果案件存在可以取证的情况,则应当积极调取相应的证据材料,以证实特情引诱的情况。如果需要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也应当积极申请审查人员出庭作证。
(三)详细论证
实践中有这样的规律,如果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较为简单,没有详细的论证,那么法院对该问题的回应也会很简单,甚至不作任何回应。所以,如果特情引诱问题很关键,辩护人应当抓住有限的证据材料,尽可能详细的论证存在特情引诱问题,以取得法院的重视。

对于毒品犯罪分子立功认定与量刑问题

现今毒品犯罪成为危害社会的重要犯罪之一,作为毒品犯罪分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为了减轻刑罚,争取立功表现,获得从宽处理,向公安机关提供其他毒品犯罪同案犯的犯罪信息。但认定毒品犯罪案件的立功,除了要遵守一般刑事案件认定立功的基本原则,还要考虑毒品犯罪的特殊性,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对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行为的犯罪分子,往往以虽有从轻处罚情节,但贩卖毒品数量特别巨大,不足以从轻处罚为由对被告人不予从轻处罚,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法规定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应理解为在没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条件下,对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一般均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样掌握符合立法本意,也有助于体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达到更好的审判效果。

附最高院《刑事审判参考》

  • 金铁万、李光石贩卖毒品案——对有立功表现的毒品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4集  第027号

  • 梁延兵等贩卖、运输毒品案——如何认定被告人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构成立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32集 第249号

  • 梁国雄、周观杰等贩卖毒品案——为贩卖毒品者交接毒品的行为以贩卖毒品论处;被告人归案后,在协助公安人员抓捕在逃下家的过程中,在公安人员对其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带着从下家处取回的数量巨大的海洛因回到公安机关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被告人归案后及时提供下家的住处和活动情况,是公安机关从其住处查获数量巨大的毒品,应认定为重大立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47集 第373号

  • 田嫣、崔永林等贩卖毒品案——犯罪分子亲属代为立功的不能认定为立功,但可作为酌情从轻处罚的情节加以考虑。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52集 第414号

  • 陈佳嵘等贩卖、运输毒品案——协助司法机关稳住被监控的犯罪嫌疑人构成立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55集 第438号

  • 马良波、魏正芝贩卖毒品案——被告人提供的在逃犯的藏匿地点与被告人亲属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该人的实际地点不一致的,不能认定为立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67集 第539号

  • 魏光强等走私运输毒品案——提供线索并协助查获大量案外毒品,但无法查明毒品持有人的,构成立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84集 第753号

  • 胡俊波等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走私武器、弹药案——公安机关根据被告人供述抓获共同犯罪同案犯的,不应认定为立功;被告人如实供述并协助抓获上下家的,应当认定为立功;对被告人的立功行为是否从宽处罚,应当分局“功是否足以抵罪”的情况而定。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87集 第801号

  • 康文清贩卖毒品案——案发前,行为人检举揭发他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根据该线索查获系行为人自己实施犯罪的,不构成立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95集 第539号

  • 李梦杰、刘辉贩卖毒品案——立功等从轻处罚事实可以适用优势证明标准。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00集 第1035号

  • 朱莎菲贩卖毒品案——被告人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同案犯未被作为犯罪处理的,但人民法院依据侦查机关提供的材料认定被协助抓或者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可以认定被告构成立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00集 第1036号

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什么?

新精神活性物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迅速蔓延,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此次我国列管的U-47700的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今年3月份我国列管的卡芬太尼的药效为吗啡的10000倍,成人的致死量约为2毫克。据报道,近年来欧美国家已报告发生过上百起因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致死案例。
随着国际毒品形势的发展变化,新精神活性物质也不断出现新的特点:一是新结构的非管制品种不断出现;二是交易方式多样,走私渠道更加隐蔽;三是国内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案例开始增多。
 据悉,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将N-甲基-N-(2-二甲氨基环己基)- 3,4-二氯苯甲酰胺(U-47700)、1-环己基-4-(1,2-二苯基乙基)哌嗪(MT-45)、4-甲氧基甲基苯丙胺(PMMA)和2-氨基-4-甲基-5-(4-甲基苯基)-4,5-二氢恶唑(4,4′-DMAR)四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38种。对于国际社会较为关注的芬太尼类物质,目前我国已列管23种,远超联合国已列管的15种。
广东尚律律师事务所谢素光律师友情提示:任何涉毒的案件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想钻法律的漏洞的涉毒人员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法律会严格按照事实和证据制裁毒品案件,但是也不会不公正地处罚涉毒人员,因此,虽然要接受法律的裁判,但是也要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谢素光律师 咨询电话:13809889544

帮人捎带东西过海关,你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

尚律律师刑辩团队在总结近来的毒品犯罪案件中。

发现走私毒品,运输毒品案件中的被告人,常常会做自己不知情、被人陷害之类的自我辩解,有说不知道包里有毒品、有说不知道瓶子里有毒品、有说不知道船上有毒品、有说不知道车上有毒品、甚至有说不知道家里放着1.3吨的毒品。这些辩解往往因在扎实的证据面前而无法被法庭所认可。但是不排除一些真正无辜的人因不知情帮人捎带东西过海关,而在法庭上面临着无妄之灾。

去年曾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两名中国人受朋友委托带两箱红酒回中国,正当他们在为这趟帮朋友点小忙,挣了点辛苦费(朋友给了3200块人民币的劳务费)而兴奋时,海关入境边检人员当场查出红酒中藏有毒品(液体含可卡因)!两人被浦东机场海关缉私分局立即拘捕并立案调查!(当场瘫倒在地~~)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死刑!(为了贪图一点小钱~~)

公开信息称,这两名华人旅客乘坐航班自巴西圣保罗出发在上海浦东机场入境,海关对他们托运的行李进行了开箱查验,发现其中2个行李箱内装有32瓶不同品牌的红酒。

这些红酒包装没有什么特别,但后经鉴定,液体含可卡因成分,重28.2千克。

经审讯嫌疑人吴某(女,25岁)称,她回国前一天,她们的朋友林某某委托将2个存有 "红酒"的行李箱携带入境。并支付了约500美元的"劳务费"。

吴某表示,当她被海关人员安检出毒品时,她简直是晴天霹雳!她根本不知道朋友托她带的竟然是这种东西,自己本想通过回国有偿带货弥补旅途费用,没想到却落成了毒犯。


法律实践中,知情与否是一个主观问题,而主观意识必须通过其客观行为的反映来判断。

如果仅仅依靠本人口供,那么全国至少有90%的涉毒犯罪嫌犯将被无罪释放。而用以反映其主观意识的客观行为,要根据合法的呈堂证据来证明,同时综合全案条理,形成证据链,在法官内心形成嫌疑人主观明知的确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几种客观行为是能证明当事人是否知情的:

(1)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和其他检查站点检查时,要求行为人申报为他人携带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告知其法律责任,而行为人未如实申报,在其携带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2)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在其携带、运输、邮寄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3)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丢弃携带物品或者逃避、抗拒检查等行为,在其携带或者丢弃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4)体内或者贴身隐秘处藏匿毒品的;

(5)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不等值报酬为他人携带、运输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

(6)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携带、运输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

(7)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交接物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惯常交接方式,从中查获毒品的;

(8)行程路线故意绕开检查站点,在其携带、运输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9)以虚假身份或者地址办理托运手续,在其托运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10)有其他证据足以认定行为人应当知道的。

简单结合案例说明,假如在上述案例中,将吴某收下的朋友给予的500美金算作“不同寻常的高额、不等值报酬”,那么吴某就会被认为是知情携带毒品过关,按照相应罪名可能判处死刑。

由此案例,尚律律师真诚在此提醒各位朋友,在海关、车站、航空港等地方,请勿随意帮人携带任何物品,以免惹祸上身。现实中如吴小姐这样的案列数不胜数,很多人因为解释不清身陷囹圄,后悔莫及。

合租的人叫来朋友一起吸毒,我犯罪了吗?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有很多来深打拼的人员前期选择合租来减少生活成本。但是共同合租的人是否靠谱,却是一件看运气的事了。

深圳尚律律师近日整理统计后台的法律问题咨询,发现合租的年轻人时常遇见以下情况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现选一典型情况描述如下):

律师你好!

我是一名来深圳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因为深圳房租很贵,通过网络找了一名女生合租。一开始两人相处很好,但是前段时间发现其房间内有奇怪塑料瓶装置,询问下她也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后来自己上网查询后才知道是冰壶(一种吸毒工具)。我推断她可能吸毒,就减少了交流。没想到她现在变本加厉,经常趁我上班,外出时间叫来朋友聚在客厅,房间一起吸毒。我想去报警,但是又怕被打击报复,只想这几个月快点过去,我好不再合租。但是又怕我这样涉嫌犯罪了。请问律师,我这样是犯罪吗?我该怎么办?

后台的咨询问题中,不乏这种合租室友吸毒,甚至容留他人吸毒的;还有房东出租房屋,没想到租给瘾君子的情况。深圳尚律律师在此结合刑法条文,统一回复一下。

刑法条文第三百五十四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此条文规定的即容留他人吸毒罪。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容留他人吸毒,主要指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开设他地下烟馆或变相烟馆的行为。但近几年来,某些宾馆、饭店、舞厅也成为吸毒的场所,导致吸毒人数上升,因此,必须对为他人吸毒提供场所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所谓容留他人吸毒,是指给吸毒者提供吸毒的场所。既可以是行为人主动提供,也可以是在吸毒者的要求或主动前来时被动提供。既可以是有偿提供,也可以是无偿提供。提供的地点,既可以是自己的住所,也可以是其亲戚朋友或由其指定的其他隐藏的场所,一般则是行为人专门为吸毒者准备的某种比较固定的场所,如利用住宅、居所或租赁他人房屋让他人吸毒,饭店、宾馆、咖啡馆、洒吧、舞厅等营业性场所的经营、服务人员利用经营性场所容留他人吸毒;航空器、轮船、火车、汽车的司机管理人员利用交通工具让他人吸毒;等等。至于为他人提供吸毒场所的次数、人数以及提供时间的长短,均对本罪的构成毫无影响,即不论容留几人,也不论容留了几次,以及多长时间,都可构成本罪。

 

三、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结合到上文列举的实际情况中,该咨询者因为不是故意,且对合租的公共领域(客厅),他人私人领域(合租女孩的房间)无管理控制的权限,故不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此外,尚律律师还建议该咨询者做好自身保护工作,并及时报警,让警察来处理以避免不可控的结果发生。